这个话题不管怎么来想都是有点麻烦的事情,个中原因或许也只有经历过留学生活的人才能真正知道,一直想写一点东西,但是又觉得自己的阅历尚浅,还不足以写出点具有反思和总结意味的文字,这篇文章权且当做反思的一点点开始吧
今天在youtube的美国之音上看到一个视频,其中介绍了一个学戏剧的本科生,他毕业后进入摩根大通工作,拿着16万/年的薪水。本应该是值得人羡慕的事情,却因为期间她对自己人脉关系的一些观点,以及“跟六十多岁的忘年交每周打电话交流”的发言让评论区的人们开始了嘲讽,原因嘛,你懂得
我自己是不怎么相信美国之音的报道的,本科毕业生能进入摩根工作拿着150K+的工作怎么想都有点不太可能,就因此忘年交引发的“包养”疑问就显得很合情合理了。我并不否认有些极其聪明的人有这样的能力和机会,但是一个学戏剧的本科生,进入银行业什么的,怎么想都有点天方夜谭吧。而且这个关于留学生的视频中完全没有谈论到签证和文化差异的问题,就更别提语言问题了,很多外国人谈论的话题我们完全听都没听过,想要完全融入金融业的圈子,我觉得一般人是无法做到的
关于签证话题,只能说这是无数留学生的痛,父母不止一次地质问我相关的问题,但是别人的地盘,你作为外国人,凭什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呢?以至于见到过一些人为了留在美国,不择手段的,说多了都是泪,奇葩的中国同胞们,哎
写到这里突然不想继续了,以后再说吧,希望父母们能转变自己的想法,不过,现在看来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
Leave a Reply to YL Cancel reply